本篇文章版权为史贤林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背景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金属原子为中心和有机配体所构建,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可功能化调控修饰形貌。特别是,沸石咪唑酸盐骨架(ZIF)结合了沸石和 MOF 的优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特性和热稳定性, 由过渡金属中心Co或zn和咪唑配体组成,产生其膨胀的沸石拓扑结构。然而,大多数原始 ZIF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活性仍然较差,无法满足电化学储能应用的高要求。其中金属离子交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金属离子在溶剂作用下使MOF发生了轻微的形变,也影响MOF的配位模式发生变化,以调整双金属MOF的化学结构、表面官能团和晶体性质。此外,离子交换还能通过增加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构建快速的电解质离子传输通道,有利于充放电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动态动力学。
成果简介
此项研究中,我们共同设计了一种三维自组装六芒星形ZIF-L结构,三维(3D)构型大大减少了二维(2D)层状材料的自聚集。由于Ni2+和CO2+配位能力的不同,通过在乙醇的作用下,在离子交换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活性位点。还可以通过控制 Ni 掺杂量来合成中空结构,使其具有快速的传质/扩散速率,显著提高了Ni-ZIF-L电极的比电容和循环稳定性。Ni-ZIF-L-40电极具有高比容量(0.5 A g−1时为568.9 F g−1)和长循环稳定性(在5 A g−1下5000次循环后保留率为89.5%)。采用活性炭构建的Ni-ZIF-L-40//AC不对称超级电容器也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5A g−1下4000次循环后保留率为91.1%)。该研究为电化学储能应用于高性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导读
图1. Ni-ZIF-L的合成示意图。
图2. 图 2. a1)ZIF-L、b1)Ni-ZIF-L-20、c1)Ni-ZIF-L-40、d1)Ni-ZIF-L-60、e1)Ni-ZIF-L-80 的SEM;a2)ZIF-L、b2)Ni-ZIF-L-20、c2)Ni-ZIF-L-40、d2)Ni-ZIF-L-60、e2)Ni-ZIF-L-80 的 TEM;f)Ni-ZIF-L-40 的 HAADF-STEM 图像和相应的元素图谱。
图 3. a) 不同样品的 XRD 曲线和 b) FT-IR 曲线;c) ZIF-L 和 Ni-ZIF-L-40 的 O 1s XPS 光谱;d) ZIF-L 和 Ni-ZIF-L-40 的 Co 2p XPS 光谱;e) ZIF-L 和 Ni-ZIF-L-40 的 Ni 2p XPS 光谱;f) ZIF-L 和 Ni-ZIF-L-40 的 N2 吸附-解吸等温线。
图 4. 在三电极系统中,ZIF-L、Ni-ZIF-L-20、Ni-ZIF-L-40、Ni-ZIF-L-60 和 Ni-ZIF-L-80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a) 5 mV s-1 时的 CV 曲线;b) 电流密度为 0.5 A g-1 时的 GCD 曲线;c) 电流密度为 0.5 至 5.0 A g-1 时的比容量;d) 所制备电极的奈奎斯特图(插图:部分放大);e) Ni-ZIF-L-40 在扫描速率为 10 至 100 mV-1 时的 CV 曲线;f) Ni-ZIF-L-40 在电流密度为 0.5 至 5.0 A g-1 时的 GCD 曲线。 e) Ni-ZIF-L-40 在扫描速率为 10 至 100 mV s-1 时的 CV 曲线;f) Ni-ZIF-L-40 在电流密度为 0.5 至 5.0 A g-1 时的 GCD 曲线;g) Ni-ZIF-L-40 的对数峰值电流与对数扫描速率图;h) Ni-ZIF-L-40 的电容贡献;i) ZIF-L 和 Ni-ZIF-L-40 在电流密度为 5 A g-1 时5000 次 GCD 循环的长循环稳定性。
图 5. Ni-ZIF-L-40//AC 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装置的电化学性能: a) Ni-ZIF-L-40//AC ASC 的结构图;b) 成功点亮 LED 二极管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装置;c) 不同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d) 不同电流密度下的 GCD 曲线;e) 对数峰值电流与对数扫描速率曲线图;f) 电容贡献曲线图;g) 电流密度为 5 A g-1 时,5000 次 GCD 循环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作者简介
课题组简介:https://www.x-mol.com/groups/panghuan
课题组招聘
扬州大学庞欢课题组诚招全职博士后
1. 应聘条件:
(1)纳米化学、配位化学、电化学和生物材料等研究方向,近2年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
(2)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英语基础,原则上需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或IF〉5.0或一区研究论文1篇;
(3)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严谨的学风,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4)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 岗位待遇:
(1)年薪25-30万元(税前)在站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新房帖;
(2)可按规定租住学校教职工宿舍,也可领取住房补助;
(3)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博士后可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江苏省青年基金等项目;
(4)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可以申请到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科研合作;
(5)可申报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6)申报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三档(叠加工资)
(7)优秀推荐申请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项目,30万左右(叠加工资)。
3. 工作任务:
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24个月,如特别优秀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导师同意、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审核后可适当延长在站时间,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延长期内正常发放工资。在站期间需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1)在站期间至少在学院及以上范围公开进行2次学术报告;
(2)获国家或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项,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合作导师主持的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3)在SCI来源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1篇一区以上学术论文(以Online为准),论文需以博士后为第一作者,扬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4. 联系方式:
请发送个人简历、主要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到:
panghuan@yzu.edu.cn;huanpangchem@hotmail.com
文章信息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