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ChemSusChem,欢迎浏览!
论文信息
研究背景
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是实现碳循环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的重要途径。铜基催化剂因其对*CO中间体适中的吸附能力,可生成高附加值碳氢化合物(如CH4、C2H4等)。虽然Cu/Si基催化剂已经展现出优异的CH4或C2H4选择性,但是目前没有工作对于这明显的C1/C2选择性差异做出解释。
成果简介
天津大学张胜波与王华团队通过精确调控Cu/SiO2催化剂的Cu/Si比例,实现了CO2电还原产物从CH4到C2H4的可控转变。研究发现:Cu/SiO2-10催化剂(以CuSiO3为主)在200 mA cm-2下CH4的FE达45.7%(CH4/C2H4=9.3/1);Cu/SiO2-50(以CuO为主)则倾向生成C2H4(200 mA cm-2 时FE=33.1%,C2H4/CH4 =16.7/1)。通过XPS,原位拉曼和原位红外测试,揭示了CuSiO3的空间分散并且稳定的Cu2+位点促进*CO深度氢化生成CH4,而CuO衍生的Cu0/Cu+位点通过增强*CO吸附与二聚更易形成C2H4。
图文解析
图1不同铜含量的Cu/SiO2-X催化剂在CO2RR过程中的产物分布。
图2 Cu/SiO2-X催化剂的表征。
Cu/SiO2-X催化剂以SiO2作为载体,CuSiO3 和CuO在SiO2表面。
图3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演变。
CuSiO3 在反应过程中保持稳定;CuO被还原为Cu0/Cu+。
图4 CuSiO3的构效关系研究。
CuSiO3 中高度分散和稳定的Cu2+位点确保了*CO深度加氢产生CH4,而不是发生C-C偶联反应。
图5 反应机理验证。
原位Raman结果表明:CuSiO3在反应中保持稳定,而CuO被还原为Cu0/Cu+活性位点。原位红外结果表明:Cu/SiO2-10催化剂上CH4 生产路径为*CO→*CHO→*CH2O→*CH3O→CH4。Cu/SiO2-50催化剂上C2H4 是通过不对称*CO-*CHO生成的。
结论
通过Cu/SiO2组成调控实现CH4与C2H4选择性的转变;
结合原位技术阐明CuSiO3与CuO衍生活性位点的差异化反应路径;
为设计高效CO2RR催化剂提供了明确的构效关系关系指导。
期刊简介
《ChemSusChem》发表以化学为核心、在可持续性研究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包括绿色合成与化学、能源储存与转化以及材料升级回收等方向。该期刊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可再生能源与材料、碳捕获与转化、氢能、环境化学、可持续催化以及绿色化学的所有方面。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