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Impact of SiC Nanodispersions on the Thermoelectr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tic Co2MnSi Full-Heusler Alloys
作者团队:清华大学李和章博士后、王超教授、李敬锋教授等
关键词:赫斯勒合金、热电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机械强度、多功能器件
图文解读
热电材料因其能将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力备受关注,而高性能热电材料的核心在于优化其热电优值(ZT)。近日,清华大学李和章博士后、王超教授、李敬锋教授等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有关磁性Co2MnS全赫斯勒热电合金研究成果,发现复合碳化硅(SiC)纳米颗粒可提升ZT值5倍,同时显著增强材料机械强度,热电转换与多功能器件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背景:全赫斯勒合金热电材料的瓶颈与突破方向
半金属性全赫斯勒合金Co2MnSi,因其高功率因子(PF)被视为有潜力的n型热电材料。然而,其金属特性导致本征热导率过高(约22 W/mK),限制了ZT值的提升。传统方法如元素掺杂或合金化虽能降低热导率,但电输运性能优化效果有限。研究团队另辟蹊径,提出纳米复合策略引入高硬度和化学稳定的SiC颗粒,在降低热导率的同时维持高电导率,突破性能瓶颈。
创新方法:SiC纳米复合策略
团队采用球磨与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将SiC纳米颗粒均匀分散至Co2MnSi基体中。透射电镜(TEM)观察到SiC颗粒主要分布于晶界处,与基体界面洁净且部分共格(图1b),有效增强声子散射。球磨过程中伴生的纳米SiO₂颗粒进一步抑制热传导,总热导率在1025 K时从22 W/mK骤降至5 W/mK,降幅达77%(图1a)。
性能突破:ZT值提升5倍,机械强度增强40%
热电性能:复合SiC未显著影响电导率与塞贝克系数,功率因子(PF)峰值达1.99 mW/mK2。结合热导率降低,Co2MnSi/SiC复合材料的ZT峰值在1025 K时达到0.15,较同类材料提升显著。
机械性能:归因于SiC的弥散强化与晶粒细化效应,改良小冲孔(MSP)测试发现性能最优样品的机械强度达241.6 MPa,较无SiC纳米颗粒分散样品(173.2 MPa)提高40%(图2a),明显优于商用Bi2Te3等传统热电材料(图2b)。
磁性保留:磁滞回线显示,引入SiC不改变Co2MnSi的饱和磁化强度(1.3 μB/f.u.)与矫顽场(20 kOe),为后续开发兼具热电与磁性的多功能器件奠定基础。
应用验证:固态制冷器件初显潜力
基于Co2MnSi/SiC复合材料(n型)与(Bi,Sb)2Te3(p型)组装的制冷模块(图3a),在11 A电流下可实现7.5 K的温差制冷(图3b),证明了全赫斯勒合金在高温热电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望:纳米复合策略的普适性
此工作开辟了Co2MnSi合金性能优化新途径,也为其他全赫斯勒与半赫斯勒材料的热导率调控提供借鉴。未来通过协同优化载流子浓度与界面设计,有望进一步提升ZT值。材料的多功能特性(热电-磁耦合)或将在自旋电子学与能量回收领域催生创新应用。
图1. (a)热导率随温度变化;(b) 声子与电子散射机制及热导率降低机理图。
图2. 机械强度对比图。
图3. (a)器件图,(b)制冷性能。
扫描二维码阅读英文原文,或点此查看原文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5, ASAP
Publication Date: May14, 2025
https://doi.org/10.1021/acsaem.5c00578
Copyright © 2025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ditor-in-Chief
Xing Yi L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Deputy Editor
Yiying Wu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是一本发表原创研究的跨学科期刊,研究方向涵盖材料,工程,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与能源转换和存储相关的可持续应用
2-Year Impact Factor
CiteScore
Time to First Peer Review Decision
5.5
10.3
34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